爱企云-深圳网站建设
所在位置: 首页 > 动态 > 网站设计 > 网站设计与制作中常见的问题及应对策略

网站设计与制作中常见的问题及应对策略

在数字化时代,网站已成为企业展示形象、拓展业务及个人传递信息的核心载体。然而,网站设计与制作是一个涉及需求分析、视觉设计、技术开发等多环节的复杂过程,许多团队或个人在实操中常因经验不足、流程不规范等问题,导致网站上线后出现功能缺陷、用户体验差、运营效果不佳等问题。本文将系统梳理网站设计与制作各阶段的常见问题,并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,为从业者提供参考。


一、前期规划阶段:定位模糊,需求脱节


前期规划是网站设计与制作的基础,若此阶段出现问题,后续工作将陷入 “边做边改” 的被动局面,不仅增加时间成本,还可能导致最终成品偏离预期。


(一)常见问题


目标定位不清晰:部分需求方仅提出 “做一个网站”,却未明确网站的核心用途 —— 是品牌展示型、产品销售型,还是内容资讯型?例如,某初创企业想通过网站吸引客户,却未界定目标用户群体(是年轻消费者还是企业客户),也未明确核心功能(是否需要在线咨询、产品下单模块),导致设计团队后续无法精准发力。


需求文档不规范:需求方与设计团队沟通时,多依赖口头描述,缺乏书面化、结构化的需求文档。例如,仅提及 “网站要美观”“加载速度快”,却未量化 “美观” 的风格方向(极简风、科技风还是国风),也未明确 “加载速度” 的具体标准(如首屏加载时间需小于 2 秒),后续易因理解偏差引发纠纷。


忽视竞品分析与用户调研:许多项目跳过竞品分析环节,不了解同行业优秀网站的功能布局与设计亮点;同时缺乏用户调研,未从目标用户的使用习惯、需求痛点出发规划网站,导致网站上线后无法满足用户需求。例如,某教育机构网站未调研学生群体的浏览习惯,将课程报名入口隐藏在三级菜单下,大幅降低了转化率。


(二)应对策略


明确网站定位与目标:需求方需先梳理核心诉求,例如 “通过网站实现产品线上销售,首年目标销售额 100 万元”“提升品牌知名度,每月网站访客量达 5000 人次”,并明确目标用户画像(年龄、性别、使用设备、浏览场景等),为后续设计与开发提供方向。


制定规范的需求文档:需求文档需包含网站结构(首页、栏目页、详情页的层级关系)、功能需求(如注册登录、在线支付、留言反馈)、设计要求(色彩搭配、字体规范、页面风格)、性能指标(加载速度、兼容性)等内容,确保需求方与设计团队认知一致,避免后期反复修改。


开展竞品分析与用户调研:通过分析 3-5 家同行业优秀竞品网站,总结其优势与不足(如功能亮点、用户体验短板),为自身网站提供参考;同时通过问卷、访谈等方式调研目标用户,了解其对网站功能、内容、设计的需求,将用户反馈融入规划方案。


二、视觉设计阶段:美观与实用失衡,用户体验差


视觉设计直接影响用户对网站的第一印象,但若仅追求 “好看” 而忽视实用性与易用性,会导致用户操作困难,最终流失用户。


(一)常见问题


色彩与字体搭配混乱:部分设计师为追求视觉冲击力,使用高饱和度、对比强烈的色彩组合(如红色背景配黄色文字),易造成用户视觉疲劳;字体选择上,过度使用艺术字体或字体大小、粗细不统一,导致文字可读性差。例如,某时尚网站使用 5 种不同风格的字体,且正文文字仅 8 号大小,用户需放大屏幕才能阅读。


页面布局不合理,重点信息不突出:设计时未遵循 “视觉层级” 原则,将次要信息(如广告弹窗、无关链接)放在核心位置,而核心信息(如产品核心卖点、企业联系方式)被弱化。例如,某电商网站首页大面积展示促销广告,却将 “新品推荐”“热门商品” 放在页面底部,用户需滚动多次才能找到关键内容。


忽视响应式设计,移动端体验差:随着移动端用户占比提升,响应式设计已成为刚需,但部分设计仅针对电脑端优化,移动端页面出现元素错位(如按钮被遮挡、图片变形)、交互困难(如点击区域过小、下拉菜单无法展开)等问题。例如,某企业官网在手机端显示时,导航菜单重叠,用户无法正常切换栏目。


(二)应对策略


遵循色彩与字体设计规范:色彩选择上,需结合品牌调性(如科技企业常用蓝色、环保企业常用绿色),主色调控制在 2-3 种,辅助色用于突出重点信息,避免色彩过多过杂;字体选择上,正文优先使用易读性强的无衬线字体(如微软雅黑、Arial),字体大小需满足不同设备阅读需求(电脑端正文 14-16 号,移动端 16-18 号),且全网站字体风格统一。

深圳网站建设公司

优化页面布局,突出核心信息:依据 “F 型” 或 “Z 型” 用户浏览习惯(用户通常从左到右、从上到下浏览页面),将核心信息(如企业 LOGO、核心业务、行动按钮 “立即购买”“咨询客服”)放在页面顶部或左侧等视觉焦点区域;次要信息合理排布,避免干扰用户视线,同时减少无关广告弹窗,提升页面整洁度。


优先采用响应式设计,适配多设备:设计时需考虑电脑、手机、平板等不同设备的屏幕尺寸,采用 “流动布局” 技术,确保页面元素(文字、图片、按钮)能根据屏幕大小自动调整位置与尺寸;设计完成后,在不同品牌、型号的设备上测试,确保移动端页面交互流畅、信息完整。


三、技术开发阶段:功能缺陷,性能隐患


技术开发是将设计方案转化为可运行网站的关键环节,若代码质量差、技术选型不当,会导致网站出现功能故障、加载缓慢、安全漏洞等问题。


(一)常见问题


技术选型不合理,兼容性差:开发团队未结合网站需求与预算选择合适的技术框架,例如,仅需展示简单内容的企业官网,却使用复杂的 React 框架,导致开发成本增加;同时忽视浏览器兼容性,网站在 IE 浏览器上出现功能失效(如表单无法提交)、样式错乱等问题,而部分目标用户(尤其是企业用户)仍在使用 IE 浏览器。


代码质量低,功能存在缺陷:开发过程中未遵循编码规范,代码冗余、逻辑混乱,导致网站功能出现漏洞,例如,用户注册时未对手机号、邮箱格式进行验证,出现无效注册数据;在线支付功能跳转异常,用户付款后订单状态未更新,引发客诉。


忽视网站安全,存在安全隐患:未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,网站易遭受黑客攻击,例如,未对用户输入数据进行过滤,导致 SQL 注入漏洞,数据库信息被窃取;未开启 HTTPS 加密,用户登录、支付等敏感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易被拦截。


(二)应对策略


合理选型,确保兼容性:根据网站需求(如功能复杂度、访问量)选择合适的技术框架,例如,简单展示型网站可使用 HTML+CSS+JavaScript,复杂交互型网站可使用 Vue、React 框架;开发过程中,通过 Can I Use 等工具查询技术兼容性,对不兼容的功能进行适配,确保网站在主流浏览器(Chrome、Firefox、IE11 及以上版本)上正常运行。


规范编码,加强功能测试:制定统一的编码规范(如变量命名、代码注释要求),减少代码冗余;开发完成后,通过单元测试、集成测试等方式逐一验证功能,例如,测试表单验证逻辑、支付流程完整性,同时邀请内部人员进行 “用户视角” 测试,发现并修复功能缺陷。


强化安全防护,保障网站安全:采取多重安全措施,例如,对用户输入数据进行过滤,防止 SQL 注入、XSS 跨站脚本攻击;开启 HTTPS 加密,保护用户敏感信息传输安全;定期更新服务器系统与应用程序,修复已知安全漏洞;安装防火墙,拦截恶意攻击请求。


四、测试与优化阶段:测试不全面,优化不到位


测试与优化是网站上线前的 “最后把关”,若测试不全面、优化不到位,会导致网站上线后出现性能问题,影响用户体验与搜索引擎排名。


(一)常见问题


测试维度单一,未覆盖全场景:部分团队仅进行功能测试,忽视性能测试、兼容性测试、用户体验测试,例如,未测试网站在高并发场景下的稳定性(如促销活动期间大量用户同时访问,网站出现卡顿、崩溃);未测试不同网络环境(如 4G、5G、WiFi)下的加载速度,导致低网速用户无法正常浏览。


忽视 SEO 优化,网站排名落后:未在开发与测试阶段融入 SEO(搜索引擎优化)思维,例如,页面标题、关键词、描述标签缺失或重复;图片未添加 ALT 属性,搜索引擎无法识别图片内容;网站链接结构混乱(如使用动态 URL),不利于搜索引擎抓取,导致网站在百度、谷歌等搜索引擎中排名靠后,无法获得自然流量。


加载速度优化不足,用户等待时间长:未对网站资源进行优化,例如,图片未压缩(如将几 MB 的原图直接上传)、JavaScript 与 CSS 文件未合并压缩,导致页面加载体积过大;未使用 CDN(内容分发网络),用户访问时需从远地服务器获取资源,加载速度慢,据统计,页面加载时间每增加 1 秒,用户流失率会上升 7%。


(二)应对策略


开展全面测试,覆盖多场景:建立多维度测试体系,包括功能测试(验证功能完整性)、性能测试(使用 JMeter 等工具测试高并发下的响应速度与稳定性)、兼容性测试(测试不同设备、浏览器、网络环境)、用户体验测试(邀请目标用户实际操作,收集使用反馈);测试过程中记录问题,形成测试报告,逐一整改后再进行回归测试,确保问题彻底解决。


融入 SEO 优化,提升搜索引擎排名:从开发阶段开始布局 SEO,例如,为每个页面设置唯一的标题标签(包含核心关键词)、描述标签(简要介绍页面内容);图片添加 ALT 属性,描述图片主题;使用静态 URL(如http://www.xxx.com/product/123),便于搜索引擎抓取;合理布局关键词,在正文、标题、导航中自然融入核心关键词,避免堆砌;搭建网站地图(sitemap.xml),提交给搜索引擎,提升抓取效率。合理布局关键词,在正文、标题、导航中自然融入核心关键词,避免堆砌;搭建网站地图(sitemap.xml),提交给搜索引擎,提升抓取效率。


优化加载速度,减少用户等待:通过多种方式压缩网站资源,例如,使用 Photoshop、TinyPNG 等工具压缩图片,将图片格式转换为 WebP(比 JPG 小 25%-35%);合并 JavaScript 与 CSS 文件,减少 HTTP 请求次数;开启服务器 Gzip 压缩,缩小文件传输体积;使用 CDN 加速,将网站资源分发到全国多个节点,用户可从就近节点获取资源,提升加载速度;通过 Google PageSpeed Insights、百度测速等工具检测加载速度,针对性优化。


五、后期维护阶段:缺乏持续维护,网站 “停滞不前”


网站上线并非终点,若缺乏持续维护,会导致网站内容过时、功能老化、安全风险增加,逐渐失去用户吸引力。


(一)常见问题


内容更新不及时,用户粘性低:部分网站上线后长期不更新内容(如新闻资讯停留在半年前、产品信息未更新),用户访问后无法获取新鲜信息,逐渐失去再次访问的意愿。例如,某旅游网站未及时更新景点开放时间、门票价格,导致用户根据网站信息出行后发现无法入园,引发负面评价。


功能未迭代升级,无法适应需求变化:未根据市场需求与用户反馈优化功能,例如,电商网站未新增 “直播带货”“会员积分” 功能,无法跟上行业趋势;企业官网未添加 “在线预约”“智能客服” 功能,影响用户沟通效率。


缺乏定期安全检查,安全风险累积:未定期对网站进行安全扫描与维护,例如,服务器漏洞未及时修复、数据库未定期备份,一旦遭遇黑客攻击或服务器故障,可能导致网站数据丢失、无法访问,造成严重损失。


(二)应对策略


制定内容更新计划,提升用户粘性:建立内容更新机制,明确更新频率(如新闻资讯每周更新 2-3 篇、产品信息每月检查更新 1 次)与责任人员;内容创作需结合用户需求,例如,企业官网发布行业干货、用户案例,电商网站发布产品使用指南、促销活动信息;通过公众号、短信等渠道推送内容更新通知,吸引用户回访。


定期迭代功能,适应需求变化:每季度或每半年收集用户反馈与行业动态,评估现有功能是否满足需求,例如,通过网站留言、用户访谈了解用户对功能的建议;参考竞品动态,及时新增或优化功能(如新增移动端支付方式、优化搜索功能);功能迭代前制定详细方案,避免影响网站现有稳定运行。


加强定期维护,保障网站安全稳定:建立定期维护制度,例如,每月进行 1 次安全扫描,修复漏洞;每周备份 1 次数据库,确保数据可恢复;每季度检查服务器运行状态,优化服务器配置;若自身维护能力不足,可委托专业运维团队进行维护,降低安全风险。


结语


网站设计与制作是一个系统性工程,从前期规划到后期维护,每个阶段都可能出现问题。从业者需树立 “以用户为中心” 的理念,重视需求分析、规范设计开发流程、加强测试优化与持续维护,才能规避常见问题,打造出功能完善、用户体验佳、安全稳定的优质网站。同时,需不断学习行业新技术(如 AI 智能客服、3D 可视化设计)与新趋势(如极简设计、沉浸式体验),持续提升网站竞争力,为用户创造更大价值,也为自身或企业实现数字化目标奠定基础。


咨询直达   熊总监